一文介紹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所MUFEX帶來的使用者體驗報告

如果去中心化合約交易所可以使用谷歌賬戶登入,它的受眾會擴大多少?

如果在具備中心化交易所使用者體驗的情況下,資產還是掌握在使用者自己手裡,那麼在 CEX 遭遇 FUD 的時候會吃下多少流量?

所謂“GMX 起步快,dydx 天花板高”,結合兩者優勢會如何?

本文將為你介紹為以上幾個目標設計的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所 MUFEX (Most User Friendly EXchange)

  • 類 DYDX 的資產自託管模式,使用者可以自行強制提款
  • 使用賬戶抽象(AA)錢包方案,簡單來說就是支援谷歌登入等更好的使用者體驗
  • 混合 order book: 其中既有 GMX/GNS 類被動 MLP ,也可像 dydx 一樣容納傳統做市商

那麼這些機制可以帶來什麼優劣勢?接下來我們具體分析

FTX 暴雷後,GMX 獲得了較多關注和較快的增長,這與使用者對於 CEX 的資產安全性信任下降有所聯絡,而資產自託管可以解決這一點。對於交易撮合方面,雖然也重要但相較之下有較多妥協的餘地,要知道即使 GMX/GNS 在這方便依然未做到完全的去中心化

那麼如何再進一步? 這就不得不進一步降低使用門檻了。毫無疑問 Metamask 這類私鑰錢包有著非常高的使用者教育成本,而當前日趨成熟的賬戶抽象(Account Abstraction, AA)錢包就成一個突破方向,這也是 MUFEX 採用的解決方案,在安全性的情況下增加了可擴充套件性。直觀帶來的好處就是讓使用者體驗變得更好更簡單,比如可以透過郵箱、谷歌賬戶等來登入,跟 web2 產品體驗差不多。

這樣一來做到接近 CEX 的使用者體驗就可以比較方便的搶 CEX 的使用者了。對於 CEX 的使用者來說,遷移到 MUFEX 上沒有什麼學習成本,資產安全性還提高了,如果到時候有代幣激勵的話,還有額外的好處,這樣一來使用者增長就比較好做了。BRC 20 發幣有什麼好處?簡單!

混合 Order Book

我們在此前分析 GNS 時提到過,其交易的動態滑點 Spread 是根據 CEX 交易深度來計算的,某種程度上其實可以說 GNS 實際上將 CEX 的 Orderbook 模糊的對映過來了

零滑點 = 在現貨價格直接擺剩餘交易上限的的買一賣一單

動態滑點 = 在現貨價格上下不同價格上擺單

MUFEX 也是這一原理,其雖然做了一個 Orderbook,但是對於 MLP 本質上也是 GNS 的動態滑點模式,透過 CEX 深度等外部現貨資料來分配流動性。除開 MLP 所提供的流動性之外,由於 MUFEX 使用了資產在鏈上自託管,交易在鏈下撮合的模式,所以其支援做市商透過 API 擺單,這樣有什麼好處呢?

因為 MLP 無論按照何種規則去擺單,作為一種被動型別的 LP,他的原則必須是保守的,務必避免大規模的虧損,這樣滑點、費用相較 CEX 很難有優勢,規模上限也會比較低(如下圖 GNS BTC OI 上限為 10 M),這樣必然會對天花板造成限制。

MUFEX 同時支援 MLP 被動做市和做市商主動做市,其實在探索保留已經經過市場驗證的成功的 GMX/GNS 模式下,透過引入更多外部參與者來提升天花板。

  • DEX 的資產安全
  • CEX 的使用者體驗
  • GMX/GNS 的低滑點
  • GLP 的可組合性
  • Orderbook 的規模天花板

至於完成度如何,能否有一個好的效果,目前尚不能妄下結論。畢竟這跟現在的 DeFi 還是有個比較大的差異,是需要較強的運營能力的,專案方的運營能力只有透過市場實踐才能反應出來。MUFEX 正在測試,諸君如果感興趣可以自行實踐體驗。

CapitalismLab 銳評

DeFi 也開始卷使用者體驗了,永續合約是 Bitmex 發明的,小而精的團隊跟當前 DeFi 非常像。但是後來 Binance/ OKX/ Bybit 等在運營和使用者體驗方面做的更好的交易所,雖然底層機制沒有什麼創新,但依然搶到了絕大部分市場份額。

合約交易使用者操作較為頻繁,使用者體驗更是重中之重。DeFi 大部分賽道不賺錢,投入大量資源做使用者體驗是不值得的,但這不包括衍生品。MUFEX 開了個頭,可以期待下接下來粉墨登場的各方勢力的表現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